5月27日消息,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布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日前,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孙少陵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东数西算的全面启动为移动云带来诸多机遇,加速实现云网边缘的全业务融合与构建。
云网融合:移动云全面发力走向算力网络
“东数西算”需要算和网深度融合,算和网统一编排成为刚性需求。中国移动以“东数西算”为契机,提出算力网络规划,构建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建设为重点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基建,积极推动实现“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处不在、智能无所不及”,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孙少陵介绍,高速发展的移动云正在全面发力走向算力网络。具体而言,一是依托遍布全国的骨干网络和覆盖企业、消费者、家庭的全业务接入网络,结合移动云云计算技术能力开展云网深度融合,实现冷热温数据及计算的全域调度和编排;二是依托遍布全国的通信机房,提供固网、移动云等更贴近用户的接入能力和布局,开展移动云边缘云的建设,提升边缘的用户体验和中心、边缘的一致性体验;三是依托覆盖全国的IDC和大网安全能力,提供更近源、更近目标的流量清洗和安全能力,为用户提供电信级的网络安全服务;四是依托消费者和家用用户终端盒子,通过探索商业模式提供可信、差异化的终端服务,将移动云能力下沉至终端侧。
孙少陵进一步介绍,移动云提出“大(大规模高可用)-广(分布式云)-融(算力网络)”的技术架构规划,从云网协同向云网融合演进。具体布局如下:
开展边缘云建设,实现算力下沉。统一云边技术架构,实现云边统一调度和运营;增强云网边协同编排能力,增强全局资源协同和治理,实现跨域的全局云网调度,构建全网统一的算网运营门户。
完善和优化移动云资源布局,提升资源池高可用和容灾能力。加大热点区域和国家枢纽节点投入,新建西藏、青海、宁夏省节点,实现中心云全国覆盖,围绕成渝、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热点区域加大投入,强化资源集约和规模化。
支撑边缘节点建设,2022年实现300节点建设和省份全覆盖,2023年实现地市全覆盖。加快推进“三云两边”融合,实现算力资源最大化共享;构建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社会算力纳管;依托算网编排和算力交易市场,实现对社会算力和服务能力的资源整合,成为社会算力枢纽。
深度融合云网边端,开展新型网络和算力、分布化、数智化等技术创新。将海量异地异构算力打造成一台容量无限、一直在线、智能高效、即开即用的“超级计算机”(Cloud As A Computer)。
泛在协同:以算力网络为主线全面落地技术架构3.0
孙少陵介绍,2019年中国移动正式拉开“云改”序幕,并提出“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的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当前移动云已经进入冲击第一阵营的关键阶段。
2021年,移动云全网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国内第一,IDC排名升至第七。截至2022年2月,市场份额稳居运营商第一。22款产品技术对标进入TOP3,建成30+个云计算中心节点,算力超过500万vCPU。
专访中,孙少陵从技术研发和产品能力提升两方面介绍了移动云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以算力网络为主线全面落地技术架构3.0,提升核心技术产品能力和用户体验。
2022年移动云架构将逐渐向分布式云演进,以应对新兴业务发展需要,落地演进工作大致包含3个方面。一是持续提升产品的业务连续性,为满足金融、证券等领域对服务可用性、数据容灾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需求,规划多款跨AZ高可用产品,为客户提供跨可用区低RPO、RTO的容灾保护。
二是以算力网络“泛在协同”为目标,针对边缘云节点在时延、位置、容量、节点状态等维度的动态调度要求,实现边缘算力布局、分布式海量算力调度策略、5G能力融合等研究,并丰富边缘的PaaS和SaaS能力。
三是推进前沿技术研究的落地和转化,自研天池SDN实现大规模网元管理、路由快速收敛、软件定义网关,提供统一的VPC服务,推动网络解决方案试点上线。云原生数据库实现主备高可用、分布式高可用、高可扩展性。
在提升核心技术产品能力方面,云主机、对象存储等8款核心产品,网络、SDN等“卡脖子”关键领域做到自主可控,打通痛点堵点。推进各产品线产品能力提升,诸如零损耗算力、百万IOPS读写等行业领先性能的产品;同时以四融为基础,结合大网安全能力,构建移动云差异化能力。
在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方面,优化移动云注册、实名和订退改续等通用业务流程和规则,制定执行标准保障产品易用性提升。基于使用体验测评体系,对重点创收产品定期开展走查和测评进行提升整改。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